- · 拉丁美洲研究版面费是多[06/30]
- · 《拉丁美洲研究》投稿方[06/30]
- · 《拉丁美洲研究》期刊栏[06/30]
耶鲁大学最新研究证实文兰地图系伪造(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2018年对这两份手稿进行的放射性碳年代测定表明,它们的羊皮纸和纸张的年代大约在1400年至1460年之间,这跟之前在地图上进行的碳年代测定相关联。Zy
2018年对这两份手稿进行的放射性碳年代测定表明,它们的羊皮纸和纸张的年代大约在1400年至1460年之间,这跟之前在地图上进行的碳年代测定相关联。Zyats解释说,《前史鉴》纸张上的水印可以追溯到14世纪40年代在巴塞尔运营的一家造纸厂,这证实了这两份手稿是在巴塞尔委员会期间制作的理论。并且这两份手稿的文字风格相似,很可能出自同一抄写员之手。
Zyats称,最近在瑞士卢塞恩发现了一份14世纪的《前史鉴》全集,其中最后一卷还装订了一份《Tartar Relation》,这表明将两份手稿结合在一起是有历史先例的。
“全局”
文兰地图的大小和餐垫差不多,缺乏其他中世纪地图的精心装饰。另外羊皮纸上布满了修补过的虫洞。它的大部分墨水似乎都褪色了。
耶鲁团队的成员把注意力集中在地图上使用的墨水上。通过利用一种非破坏性技术--X射线荧光光谱(XRF),,他们确定了元素在整个地图上的分布。Bezur称,尽管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使用XRF来研究物体上特定点的元素组成,但直到最近他们才能够在实验室环境中使用它来扫描整个二维物体。
他说道:“通过宏观XRF,我们可以生成地图的一对一比例的基本地图。这很重要,因为它允许我们共享整个地图的完整数据集。我们不是在挑选单独的点。我们提供的是全局。”

中世纪的书记员通常使用鞣酸铁墨水写字,鞣酸铁墨水由硫酸铁、胆汁粉末和粘合剂组成(前两种是鞣酸铁墨水的主要成分,第三种通常作为一种杂质出现)。文兰地图的XRF分析显示,铁、硫或铜的含量很少,甚至没有。相反,扫描结果显示,整个地图墨水中都有钛的存在。
文兰岛是北美海岸线的一部分,这使得该地图闻名于世。通过对该岛的扫描,发现了高含量的钛和少量的钡--这是一个关键的发现,因为20世纪20年代最早的商业生产的钛白色颜料含有二氧化钛和硫酸钡。
在绘制出元素的分布图谱后,研究小组使用拉曼显微镜确认了地图墨水中的二氧化钛是锐钛矿的形式。虽然之前的研究利用拉曼显微镜分析了地图上的9个点,但新的研究发现锐钛矿广泛分布在文件上。
在IPCH的助理保护科学家Marcie Wiggins的帮助下,该团队分析了贝内克图书馆收藏的50份手稿碎片中的墨水。这些手稿是在15世纪的中欧制作的,大约是文兰地图绘制的时间。他们发现,碎片中钛的含量远低于地图上的含量,而铁的含量则高得多。

为了确认地图上的墨水是现代起源,并且锐钛矿不是简单的独特的和自然产生的,研究小组对来自《Tartar Relation》和文兰地图的修改文本的样品进行了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这个过程产生了其墨水成分的高度放大图像,其显示锐钛矿颗粒跟1923年在挪威商业化生产的颜料中发现的颗粒非常相似。不过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锐钛矿是自然来源。
在确定墨水的成分跟早期商业可用的钛白色一致后,研究小组发现了证据,证明这张地图是蓄意伪造的。
地图背面的原始拉丁铭文是用鞣酸铁墨水写的,文本内容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前史鉴》第三部分的第二部分”。这可能是装订工人在组装《前史鉴》时的笔记,这是一部包含32个章节的巨著,通常装订成四卷。但在这种情况下,铭文被一种含钛的墨水覆盖,大致翻译为“绘制《前史鉴》的第三部分的第一、第二部分。”Hark指出,耶鲁的《前史鉴》副本包括第21至24卷,这是百科全书第三卷的下半部分。
Hark表示:“我认为,这构成了欺骗动机的有力证据,就是要让地图看起来不像事实。”
一个历史对象
小组成员计划在学术文章中描述他们的工作和发现。至于Clemens,他希望能在一份领先的地图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明确地指出这幅地图到底是假的。
“像文兰地图这样的物体占用了大量的知识空间,”Clemens说道,“我们不希望这继续成为一个争议。我们应该研究很多有趣而迷人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告诉我们一些关于中世纪世界的探索和旅行的事情。”
文章来源:《拉丁美洲研究》 网址: http://www.ldmzyjbjb.cn/zonghexinwen/2021/0917/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