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拉丁美洲研究版面费是多[06/30]
- · 《拉丁美洲研究》投稿方[06/30]
- · 《拉丁美洲研究》期刊栏[06/30]
我国拉丁美洲地区研究的学术历程与发展前景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首先,一个研究领域的振兴,具有高素质的研究队伍不可或缺。随着老一辈学者的退休,曾对国内拉美研究作出很大贡献的科研机构程度不同地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机,新成立的拉美研
首先,一个研究领域的振兴,具有高素质的研究队伍不可或缺。随着老一辈学者的退休,曾对国内拉美研究作出很大贡献的科研机构程度不同地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机,新成立的拉美研究机构还处于上升期,研究人员的不足严重制约着中国拉美研究的高水平发展。因此,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必须加快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是一项长远的工作,尤其是复合型研究人才的培养,需要从硕博士阶段抓起,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到拉美国家访学进修,一方面可以查找到与论文相关的原始资料,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西班牙语等外语交流的能力。其次,今天从事拉美研究的学者,在硬件方面是当年老一辈学者所无法比拟的。但老一辈学者的治学传统是坚持“冷板凳”的精神,对所研究的课题不是蜻蜓点水,而是要在长期的学术积累中深入思考。目前中青年学者已成为国内拉美研究的中坚力量,他们有着自身的研究优势,应继承老一辈学者的治学传统,克服学术浮躁风气,为中国拉美研究贡献力量。再次,中国的拉美研究经过几十年的曲折发展取得进步,研究深度也在不断提升,但在产出具有重大学术影响的研究成果方面还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研究人员要在了解国际学术动态的基础上,发挥中国学者自身的优势,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回应国家和社会需求,推进中国特色的拉美区域研究。最后,目前国内拉美研究关于现状的成果较多,史学研究相对较少。历史是认识现状的一把钥匙。研究者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研究拉美现状的学者应该具有历史的视野、思维和方法,从历史的纵向发展中准确且深刻地认识当今拉美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而为国家相关决策提供更具有参照价值的理论与认知。
中拉学术交流与合作取得的进展有目共睹,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中拉高校签署的合作协议多停留在纸面上,尚未得到有效落实;中拉联合举办的学术讨论会与智库论坛主题比较单一,多局限于对中拉关系的讨论,地点多放在中国,在拉美国家举办的学术会议不是很多;中国拉美研究的国际化程度不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随着中拉关系的稳步发展,中拉学术交流与合作显示出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前景,同时也促使中国拉美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从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著述来看,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的拉美研究,无论是选题范围还是研究深度,都达到历史上新的高度。对拉美的研究更加注重国家对外战略的需要,试图为国家发展与拉美地区友好关系以及更加深入了解拉美的历史与现状提供文本资源;由于拉美地区在中国外交战略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与中拉关系相关的研究成为“重中之重”,发表和出版的论著之多,远远超过了此前任何时期;国别研究依然多关注拉美地区的大国,成果尤其集中于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和古巴等国。对拉美国家研究的不平衡,严重制约着学界对拉美地区发展的整体认识。另外,这一时期国内拉美学者的论著深入开拓的领域仍较多,如文化传统与拉美地区不发达的根源、移民与拉美地区发展、影响拉美地区发展之重要人物的思想、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在拉美的起源与发展、国别发展特殊性与拉美地区发展整体性之间的关系等。如果把文化史、社会史、环境史、观念史以及大西洋史等研究路径或理论路径引入到对拉美地区具体问题的研究之中,有利于拉美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为进一步深化拉美研究、推进中国的拉美研究向着更高水平迈进,除了加强中拉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还需要在以下方面发力。
加强中拉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术研究的深化,离不开与研究对象国或地区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中拉学术交流与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拉美地区高校与中国大陆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双方互派学者,到对方学校访问或教学。如暨南大学与巴西利亚大学以及智利大学等拉美国家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上海大学聘请拉美国家学者担任教职。其次,国内相关研究机构与拉美地区大学或机构联合举办国际学术讨论会或智库论坛,举办地点与会议主题由合作方商议而定。如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与巴西圣保罗大学联合举办的“中拉学术高层论坛”已连续举办了九届,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中拉文明对话论坛”由中国与拉美地区多家学术机构联合举办,中拉智库论坛迄今已举办了五届。最后,邀请拉美学术界具有影响力的学者到中国高校或研究机构讲学,以此让中国学者了解拉美学界的最新学术动态。
文章来源:《拉丁美洲研究》 网址: http://www.ldmzyjbjb.cn/zonghexinwen/2022/0823/465.html